浮躁是一種情緒,讓人心煩意亂,無法專心于一件事;浮躁是一種惡習(xí),讓人不再穩(wěn)重踏實,變得急功近利;浮躁是一種愚昧,讓人盲目行動,失去理智。本質(zhì)上說,浮躁其實是一種無所適從的生活狀態(tài)。正所謂:浮者,根基不牢也;躁者,耐性不足也。所以說,浮躁對一個人做人成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,我們必須杜絕浮躁,以求做人的成功、做事的成功。
孔子說:“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”培根說:“名聲是條河流,輕浮和空虛的東西漂游在上,而沉重和堅實的東西下沉到河底。”浮躁者的雙手永遠也托不起事業(yè)的輝煌,浮躁者的雙腳永遠踏不上成功的頂峰。綜觀古今中外,凡成大事者,幾乎都具備沉穩(wěn)的性格,經(jīng)得起誘惑,耐得住寂寞,無論在什么環(huán)境中都保得住操守。理智使人清醒,浮躁使人狂妄;成功遠離浮躁,失敗親近浮躁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,必須拒絕浮躁。
浮躁的人,剛埋下種子,便急不可耐地等著豐收。他們只想做花不愿當(dāng)葉,更耐不住做根的寂寞;只想當(dāng)旗,不想做旗桿,更不愿做拉旗的繩子。一屋不掃,卻想橫掃天下;尚未學(xué)步,便想天馬行空。這樣的人怎能有所成就呢?
在現(xiàn)實社會中,那些浮躁的人在學(xué)習(xí)上不求甚解,坐不住,心不靜,想不深;在工作上眼高手低,不勤奮,不刻苦,不投入,看什么都簡單,不屑于認真去做,也不知道如何去做,一旦去做,卻什么也做不好。他們通常做事急功近利,名利當(dāng)頭,哪里露臉就往哪里鉆,哪里利高就去哪里,他們往往追求表面文章和短期效應(yīng);那樣的人,通常是做人玩世不恭,無責(zé)任感,無使命感,一切無所謂。浮躁是當(dāng)前社會中人的大敵,所以說,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,要拒絕浮躁,要靜下心,沉住氣,把工作做扎實并不斷精進,因為真正的大匠、能匠,往往是那些沉穩(wěn)且堅定的人。
對于浮躁,“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”,無疑是一劑良藥。人生如海,潮漲潮落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容易,要達到“猝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”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境界那就更難了。要拒絕浮躁,首先,要拒絕的是自己的虛榮心,給自己的心沖個涼,給頭腦降降溫,看淡榮辱得失;其次,還要遠離名利的誘惑,摒棄急功近利的心理;再次,更要強迫自己坐下來,靜下心,認真地剖析自己,正確地看待別人,冷靜地分析利弊,找準自己的目標與位置;最后,要認真做好身邊每一件小事,在平凡的生命歷程里發(fā)掘自我,為此,不妨多讀點書,給自己充充電,從書中吸取人生的哲理,讓知識和技能充實自己心靈的空間,以實現(xiàn)自身的人生價值。
我們要杜絕浮躁心,踏踏實實做人做事。其實,拒絕浮躁就能夠離成功更進一步;拒絕浮躁就能夠使生命綻放;拒絕浮躁就能看見未來,成就未來。(污控車間 劉汶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