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人再好,那是別人,有些東西能學,有些東西你是學不來的,你能學的只能是別人外在的東西,如:別人獻愛心,你也可以獻,別人創(chuàng)業(yè),你也可以,別人學琴棋書畫,你也能學。可是有些東西你就是再怎么學也學不來的,那就是一個人的情操、品德、性情、內(nèi)涵。常言道:“江山易改,秉性難移”,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的遺傳基因,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天分,不同的環(huán)境,決不能通過學習他人而能達成一致的。所以每個人是每個人自己,與其花時間、精力學習別人,不如就按自己的天性去為人處世,專心做好你自己。
自己要有開拓精神。要發(fā)揮自己的潛能,打造自己的品牌,你一定不會比別人差。怎樣才能做一個事業(yè)成功、家庭幸福、品德高尚、讓別人都豎大拇指的自己?我自己有幾點淺薄的認識:提品修德,“品”就是品味、品行、人品;“德”就是道德、品德、德行。不要讓羨慕、崇拜、嫉妒占據(jù)你的頭腦,不要在背后說別人壞話,對別人論頭品足,要有寧可別人負我,我決不先負別人,心要坦蕩,不在背后搞小動作,總想整人,攀比之心特重的人,也就是沒道德的人。踏踏實實地做人,實實在在地做事。
生活中要不拘小節(jié)。有些小事、小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出你的氣質(zhì),氣質(zhì)是要培養(yǎng)的。在做人上品德是最重要的,跟別人是學不來的。修身養(yǎng)性:所謂修身養(yǎng)性,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心態(tài)、涵養(yǎng),這需要長時間的修煉,遇事不急不燥,要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心胸,不攀不爭,要有知足而長樂的心態(tài)。在養(yǎng)性方面有很多方法,如:書法、作畫、下象棋、打太極拳,這些都能修養(yǎng)你的心性。你的心態(tài)好了,計較就少,煩惱就少,你就活得不累,活得開心。做一個灑脫、穩(wěn)重、有涵養(yǎng)的人。
人要孝順:百事孝為先,一個人不論你的學問有多高,事業(yè)多成功,官職有多大,如果你對老人不孝,對親人不愛,對同事不敬,你也是個失敗者。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敬老愛幼。如果你是一名員工,你的心要裝著公司,為崗位多做實事,因為你有這個義務;如果你是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是個老板,你要多行善事,資助貧困者,因為你有這個資力。一個人能做到對老人孝順,對同事對身邊人友愛,別人會敬你,尊重你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、更加親切,就會覺得人生是十分美好的。
學習深造:不要刻意地學習別人,但自己要時刻武裝自己,書山有路勤為徑,毛澤東曾感慨“三天不學習,趕不上劉少奇”。所以說學習很重要,你的知識越多你的智慧越大,你的涵養(yǎng)、品性就能提高,你的談吐就會很優(yōu)雅。不要說你沒時間,毛澤東日理萬機,那么忙都能天天看書,你為什么不能?一個人一生當中學習很關鍵,活到老學到老。書是一方面,有些技能越學越精。自己要做好自己,讓自己的一生豐富多采,不要羨慕別人優(yōu)雅、含蓄,有品位、有修養(yǎng)。你能,你也能做好你自己,讓別人羨慕你吧?。ǔ善凡? 夏玉潔)